ARTICLES

42. 我怎样教7-8岁小孩子弹肖邦夜曲

现代的人、或小孩子学生为什么能弹,并能懂得和体会到一两百年,甚至三百年前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内涵,并能做出很好的表现呢?

因为说穿了,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像是爱、恨、孤单、愤怒、两人之间的对话等等不一而足。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谈到作曲家想表现出爱恨或其他感情时,自然也就能懂得作品的内涵了。

只有一个小小的区别:作曲家想表现的是男女之间恋爱的对话,还是小孩子能理解的对话,虽然无从考证,但在“有深情地对话”这一点上则是共通,和能够表现出来的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般钢琴老师普遍认为12岁以下学生不能弹肖邦,而我认为能弹,而且能弹得很好的原因。我给这种情况起了个名字叫做“代入感”。

其实这种“代入感”早已不是什么新发明,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例如法国著名钢琴家、梅湘钢琴作品全集当代经典CD的演奏者姆拉洛教授(Roger Muraro)在作家焦元溥问道“如果不从宗教面着手,当您演奏《对圣婴耶稣的二十种凝视》时,您如何诠释?”穆:“本曲是对‘圣婴耶稣’的凝视,不是对‘耶稣’的凝视,这两者是不同的!本曲既充满宗教情怀,也充满了……对孩子的爱与热情。你可以把各曲的名称当作象征,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演奏。像第十一首〈圣母与圣婴的首次接触〉,我也不是女性,但我可想像年轻的玛丽亚看她小孩时的第一印象,揣摩她的想法和感受。梅湘的音乐在这一段完全是精神性的,具有非常崇高的精神境界。演奏者要把此曲完全化成自己的语言,透过爱与想象力,再传递给听众。”

——看!这就是典型的“代入感”!

由于我对学生要求几岁就达到几级的考试成绩(注1),所以我的一些7-8岁的学生,在他们手指基本功已打下一定基础的同时,我就加一些慢触键的乐曲给他们。例如舒曼的作品68的1.3.5首,仔细训练他们的慢触键,当他们能弹三四级的曲目时,我又在训练基本功之余,加入老柴的“古老的法兰西”。有时学生用硬而快的触键弹这曲。通常我只要说一句:“记不记得以前你弹舒曼的‘童年回忆’的触键了?”那小孩就立刻改用慢触键了。这样,可省掉许多训练慢触键的时间。但有时一些学生半路出家到我这里,当我给他们肖邦时,仅分手训练就长达一个月以上,要一个一个音地练触键,然后才开始双手一起弹曲子。

下面是用肖邦夜曲升C小调(posth)举例,我怎样教他们乐曲处理和启发音乐(注2)的:全曲ABA结构。引子的前两小节用中强,反复的两小节非常轻,加左踏板。因为要找到沉重的压力,和内心深处回响的对比。从第三小节到十八小节是优美的夜曲,但怎样能证明内心的不平静呢?请见第12-13小节3个#c八度的跳动,所以这首曲子在表面优美的夜曲中,隐藏着内心的不平,这也是肖邦其他作品中常见的情形(但有些早期作品例外,例如肖邦OP.9之2或华丽大圆舞曲)。

这A段本身的小高潮是在13小节,(我不同意编者认为是在17小节),然后通过第18小节,用经过句引入B段。

这A段除了引子的第二次非常轻地反复外,是“真实”而优美的夜曲。而19小节起的B段是“回忆”,使音乐深入内心更细致的变化。为什么是“回忆”呢?因为此处要非常轻。其中19小节至26小节是甜蜜的对话性质的回忆,你没看见是低八度与高八度的对比,以及单音与双音的对比吗?特别是19小节至22小节是全曲第一次出现大调!可见内心的欢快了。要是我看,这显然是男女谈情说爱般的甜蜜了。可我怎样对7-8岁的学生解释呢?我一定要找到小孩子能理解的感情,所以我就启发学生说:“这好像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觉时,你妈妈轻拂着你的头(至今我仍记得我六、七岁时,我妈妈在我睡觉时轻拂我的头发,那种爱的抚摸至今仍使我心颤,但我永远也不可能再向我87岁的妈妈开口了吧!这种回忆恰恰用“代入感”放到这中间段落的两行回忆性、对话性的音乐中了),在黑暗中轻声细语地对你说:“儿子……我好爱你啊……”下边一句当然是你的回答啦!你怎么可能突然从床上跳起来,打开灯大声喊:“妈妈!我更爱你!”——这样当然把你妈妈吓一跳啦!所以在黑暗中你也甜甜地回答妈妈说“妈妈……我也爱你……”可你是小孩啊!所以前一句你妈妈说的时候,要平稳而深厚,你触键时手指可平摊,慢而深地触键,不要有敲击的“点”,而你回答时弹的双音,指尖要立起来,触键快而浅,使声音较明亮而音量轻,速度稍稍流畅些,因你是小孩嘛!其实这就是RUBATO啦!(可这平稳和流畅之间怎样接头呢?——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处理吧!因不能用文字把音乐的东西描述得太仔细了吧!)并且双音中为了整齐必须同时触键,但上边的音重下边的音1/2触键突出高音,而且六度的双音上边用543指,而且第二个音下去,前一个音才离键(这种触键在1950年代还是苏联学派重要的歌唱方法之一呢!)这就是:“你有本事先用手指的功夫把旋律连起来后,再加上踏板使声音更好听吗?”正像某个人天生好看,化了妆就更好看啦,否则某人不好看,化了妆只是好一点,可走近一看还是不好看呀!——可谈何容易去要求7-8岁的学生做到手指不同角度的触键,双音中突出高音,另一音1/2浅触键,小小的手弹6度双音还要用543指法连住高音呢?!——这又有多刁难呢?这需要多少次地一个音一个音的找、去试验、去听!!——这就是严格的训练!可我实在地对父母们说:“你们的小孩比你们认为的要聪明的多。”因为绝大部分学生经过艰苦的训练都可以做到这一步。

那么28小节是什么呢?当然是问话啦?你没看见 B# D# 吗?此乐句结尾应在这两音之后。正像你问:“你爱我吗?”问话是同类的,所以随着乐曲的推展,乐曲进入一个舞蹈性的插部(31小节至41小节)这插部可真是像神来之笔。如果我是作曲系的学生,我可不敢写这两行。因为似乎看起来有点无法放入全曲的感觉。而确实,从30小节直接跳入44小节再现部,似乎也还可以接受。可是——错!因为作品中拿掉这两行,全曲变成一个平淡的夜曲了。而由于有这两行健康活泼,带有舞蹈性的插部,节奏和音型完全变得与A、B段不一样。而其实在音乐上讲,变得更深刻了(不信你试试取掉,再加上这两行就明白了!)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两行中改变成快而明亮的触键,同时为了不拖泥带水,第一拍右踏板同时踩下,第二拍逐渐放松,直到第三拍完全没踏板。

这二行一扫A段小调性质的基调。基本速度是每分钟132拍(这使我回想起肖邦协奏曲中同样的曲风)。那么,这样的速度在音乐上怎能与全曲贯通呢?——因为它虽然是舞蹈,但是是“回忆中的舞蹈”风格,所以仍是轻的,与中段的“回忆”风格一致!

而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么大的速度变化在音乐上的一致或合理,我给学生看肖邦传记录像及肖邦的电影。我用讲故事的办法,使他们终于明白并找到了贯穿全曲的那根线:由于全曲开始的引子,以及之前发生的一些事,导致A段夜曲中使用小调,在优美中有时能见到内心的不平。所以进入中段,作曲家内心渐平静,回想到好时光的甜蜜对话。你没看见电影中肖邦在巴黎时踌躇满志的感觉吗?

既然是回忆,这梦已深到这个地步,怎么在短短的几行中,梦又醒了,回到A段的再现呢?——“Boy!在39小节假如渐慢,使这个地方速度从一分132拍逐渐降到一分钟60拍,在音乐处理上就造成梦逐渐醒了。而且你没看见紧接着的Adajio吗?……回到现实来了!

这Adajio的一句全都是慢而深的触键,最后一个高音的G#是快而浅,并加上“扣”指尖的明亮音色,引出再现部的夜曲风格。

43小节开始的再现部是属于普通的再现,不属于动力型的再现,(请参见“作曲家脑子里想的什么”一文中关于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的分析)。但如全部重复第一次的A段,又显得啰嗦了些,所以肖邦只再现了后半句。

正像我带儿子游迪士尼乐园,早晨在家中(第一段,兴奋地)到了乐园玩一天(中段,快乐高兴),等晚上回家(再现)一定有变化,或者很累,或者更兴奋。因为经过一个中段,没有人会无动于衷。

因此这里的再现部就算谱子上印的表情记号与第一段完全一样,我也建议学生在音乐上多加一些东西,与第一段的“较清淡”有区别。何况肖邦在50小节一个向上冲的小高潮呢?(每拍一下子多了好多向上的音型。)所以我建议学生适当地使用稍慢——较快——较慢,为什么“适当地使用”?因为即使照拍子弹,肖邦已使每拍用两个音,三个音,五个音方法造成渐快的感觉了,直到顶上的E音时,就逐渐地稳住了。

有趣的是,在13小节再现部中,46和50小节同时有2个小高潮,如都处理成渐强,则显得贫乏,而李云迪的处理是从45小节的3,4拍开始渐弱,造成46小节从轻到响的处理,显然“棋高一招”,这样既避免了2个小高潮,同时又与第一次的A段有区别。

无独有偶的是,钢琴家Kissin在演奏Chopin即兴幻想曲Op.66时,也采用这类手法,可见英雄所见略同,读者如有兴致,可自己研究。

那么问题是怎样处理从这小高潮中下来,直到再现部结束呢?你没见从57小节开始,每拍剩一个音,而且音型一直下行吗?所以我用Rubato的方法,在小高潮的E音后,用稍快的下行引入到54小节的C#的颤音,并从53小节的E音开始加入渐轻渐慢,直到再现部结束(而不同意谱子上标记的几次渐强渐弱,因我这样处理,更能一气呵成些——这一句的处理,我是听从了一个意大利钢琴家在我校的大师班上,向我提出的建议,这就是“一字之师”,就是收获阿!

其实全曲在55小节的C#就可以结束了。但你试试演奏就会发现全曲停不住,因为太“秃”,太短了。那下边是什么?是意犹未尽的补充,为什么可以意犹未尽呢?那是因为再现部肖邦只再现了A段的后半句,造成冲力较大,所以合理地出现几句华彩,很有机地成为全曲的补充。

上述只是曲式上的分析,那音乐上的处理呢?我问学生:你能把这4句华彩弹成不一样的音量,不一样的速度吗?”

你演奏时,正像夜晚的微风,你不想知道它从哪儿来,也不必理会它到哪里去,给听众的感觉是非常无拘无束的……像微风轻拂你的脸一般……(当然实际是严格的设计和练习过的)。

所以我建议:把第一、第三句的华彩弹成基本一个速度,并随音型形成一个较小的渐强渐弱。而第二句的做一个大渐强、渐弱。而且将速度弹得较快(鲁宾斯坦此时的左手可是几乎接近原速呢!可见右手速度之快)。

而第58小节一开始就使用左踏板(直至全曲结束)造成音色朦胧而梦幻的效果,而第4句的华彩一开始不要太慢,直到第4拍高音的G#开始减慢,并按指示半连半跳地弹。这样,这4句华彩就成了不一样的音量、速度和处理啦!

问题是第59小节,我要求学生回到原速(♪=69左右),因为如延续58小节的渐慢直到全曲结束,就拖太长太多,而且拖不动。并且59-60小节右手只有一个长音G#,所以显得空了一些。此时我要求学生在左手第二第四拍的E#和D#(见谱例注3)弹得略长略重,造成隐约的突出,在音乐上造成“从树叶上往下轻滴露水的感觉”,“因为夜深了,露水也渐渐地下来……”我启发道。

直到第60小节的第三拍重新渐慢,全曲在大调上结束。这曲子明明是小调开始,为什么在大调上结束?我对小孩子解释说:“他回家了,逐渐去远了,因为他相信,明天也许好些了……所以你看,他在大调上结束了。”

上述文章我只是举例怎样向7-8岁的小孩子解释音乐,因为(1),我必须要用他们能理解和懂的语言。在讲解中,我加上了曲式及作品分析。而且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全曲穿起一个容易明白的“线”,使全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2),我必须明确地向读者说明:音乐其实是一种Feeling,要想用语言讲解音乐实在是费时费事,隔靴搔痒。而且我也不同意把每一句明确地解释成“这一句是吃饭”“那一句是睡觉”等等过于明确而俗气的语言。(3),我试图用讲解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接近、并找到音乐的美。为了这音乐的目的,学生才必须要解决触键的方法、怎样弹好听的旋律、怎样突出高音、怎样用手指连、怎样踩踏板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多年的实践下来,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比他们父母认为的要聪明,接受能力强。在演奏会、考试及比赛中都有较好的成绩。

可是只有一件事我写不出来,就是音色的问题,音色的处理怎样用文字来写?所以不是我不写,而是谁也写不出,只能研究名家们的CD了。

我再说一遍:我不能、也无法将每首乐曲用这种方法写出并出版。因为这样太长太繁琐了。所以我除了写这篇外,另一篇就是“作曲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其中我重点分析了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3之二。从曲式、音乐及触键方法上做了一些分析。但愿对读者有好处,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注1):例如小孩子4岁来找我,我对他说,你必须5岁半达到5级程度,而如果6岁才找我,我则说7岁半达到5级,这样,8岁就有机会达到8级了——“我这样要求你,并不是我定下的原则,而是比赛!如你不能这样做,比赛时等于鸡蛋碰石头,必输无疑!”

(注2):所用版本是美国阿尔弗莱德版的肖邦夜曲全集。这并不代表我喜欢这版本,只是比较容易买到。其实仅升C小调(posth.)一曲我就见过4个不同版本,而且区别较大。在这里我仍沿用“阿”版的小节号码。

不同的钢琴家在处理乐曲上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这里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上的处理,并不代表一定正确,更不可能是唯一的论点了。

(注3):第59、60小节有的谱本第2拍的E#是自然的E.

Article List

*Europe Performance Tour 2019

00.前言

01. 油漆匠与练琴方法

02. 鼻子长在哪儿?------宴会和曲式学的布局

03. 学钢琴的初学者常见的毛病

04. 你能一分钟弹800个音吗?——关于速度的基本功训练

05. 三年学一级和一年考三级

06. 说话、弹乐句与唐诗

07. 节拍器在那里?

08. “向你的敌人学习”

09. 指法的重要性

10. “成长是硬道理”两种培养学生的“路线之争”

11. 思路和练琴方法

12. 糖醋鱼与触键

13. 肌肉是有记忆力的吗?

14.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15. 杀鸡是否应该用牛刀(副题:怎样弹琶音和类似的技巧?)

16. 重音的重要性

17. 论放松(肩膀与手腕能同时完全放松吗?)

18. 人应吃鳄鱼,还是鳄鱼应吃人——谈快速触键的训练

19. 关于教材之我见——开药房与车尔尼练习曲及其他

20. 关于教材之我见——从视谱谈起巴斯田教材

21. 关于教材之我见——注意教材中的关键转折点

22. 从好学生怎样接近钢琴家的水准?

23. 慎选老师

24. 从渐强渐弱说起......

25. 珍珠项链的启示(一)

26. 珍珠项链的启示(二)

27. 什么时候才能上台演奏

28. 奔驰车、心脏跳与触键

29. 怎么较少听到对触键速度的讨论?

30. 感念前丈母娘的一碗湯

31. 太太也是我的老师

32. 老鼠也是我的老师

33. 聪明的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34. 我的老师——诚实的小Tony

35. 学生除了学琴外,还学到了什么?

36.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启示

37. 给陈燕妮的回信

38. 向朗朗们的父母致敬!——向虎妈们致敬!

39. 赢在起跑线上——我那旅欧指挥家的弟弟怎样起步和成功的

40. 哪种学生可以成功

41. 不成功学生的脸谱图

42. 我怎样教7-8岁小孩子弹肖邦夜曲

43. 作曲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44. 我怎样教7、8岁小孩弹奏鸣曲

45. 尊重文凭,打倒文凭主义

46. 好到什么地步才是真好?——保持谦卑自省的心

47. 成材或成柴

48. 找到訓練的突破點

49. 写在23年年初一 ——王校长